亞里斯多德:
We are what we repeatedly do.
Excellence, then, is not an act but a habit.
解決拖延症,增強自律,
或許這本書可以讓你有效率的提升做事的方法與態度。
我今天要來寫的是,十分鐘帶你了解並養成自律的習慣,
透過這本-「原子習慣(Atomic Habits)」,
我認為是工具書,
可以讓你去檢視自己並找到適合自己培養自律的方式。
原子習慣,
就是透過細微的改變,讓你產生複利效應,
除了投資以外,運用在自律上,也是會造成可觀的改變的!
如下(複利+0056)圖片說明
這是我起初在進入投資市場時,
就非常堅信並了解的一個道理。
(複利+持之以恆+自律=一套穩定且成長的系統)
可以讓你在人生上越過越輕鬆。
巴菲特曾說過:
知識本是如此運作,它會加乘增生,就像複利一樣。
起頭除了介紹作者事蹟之外,
再來就是以下的目錄檢索,
有甚麼相關疑問,
就搭配著他指引先去看那個篇章。
附上索引如下圖
因此改變習慣必須透過下列四大要點不斷重複,
才有辦法不斷建立一個又一個的良好習慣的系統,
分別為:
1.讓習慣淺而易見(觸發習慣的提示)
藉由暗示的方式,
建立自己在建立習慣的時候,
可以預知會獲得如何的結果,
並寫下執行意象,
類似:
我會在早上六點半進公司,
在辦公桌上看英文20分鐘。
2.讓習慣有吸引力(造就渴望的誘惑式綑綁)
誘惑式綑綁就是把想要做的事情與必須做的事情綁在一起,
例如:
1.做完「目前的習慣」之後,我會執行「我需要的習慣」。
2.做完「我需要的習慣」之後,我會執行「我想要的習慣」。
Ex:
1.早上進公司我會先「泡咖啡」,再來看「英文書籍」。
2. 看完「英文書籍」後,就可以好好享受「咖啡與早餐」。
當然上述例子可能會因為有沒有上班或是突發因素而錯過,
這時候你要告訴自己,不要錯過兩次,
如果錯過一天,就要盡快回歸正軌。
3.讓行動輕而易舉(時間管理學派GTD)
兩分鐘法則,
可以讓你在萬事起頭難的心理狀態,
做一個有效的克服,
有效的去解決臨陣退縮的狀況。
曾經有一個朋友問我,
在一個月就要考試了,
範圍太廣我有點想放棄了,我該怎麼辦?
我就回答他,報名費都繳了,
讓我們看看你這一個月還能做些什麼?
於是我就協助他使用了分解突破法(跟兩分鐘法則有些類似),
從小的篇章開始著手去複習準備,
就不會覺得好多念不完,
應該去專注於,
剩下的時間我可以準備多少,
把這些我可以把握的把握住,
剩餘的就下次再準備了!
有,總比沒有好,
若太執著於找出最佳的做法,
到頭來根本沒有去做!
做的比希望的少,
好過不開始做。
4.讓獎賞令人滿足(當下得到的回饋會讓你更有動力)
造就成功的,是日常習慣,
而不是千載難逢的轉變!
狄驤:「富不是命定,而是習性使然」!
只要你願意堅持多年,起初看似微不足道的改變,
都將以複利計算,滾出非比尋常的結果。
但是這些都須建立於一套完美的系統,
因此第四步,也是關鍵之一。
因為成功最大的威脅不是失敗,
而是無聊。
我們之所以對習慣感到厭倦,
是因為它們不再帶來愉悅感(沒有獎賞或是成就感)。
因此你需要適時地有個獎賞,
或是調整習慣的難易度,
讓這套良好的自律習慣系統可以繼續運轉。
最後也告訴大家在培養好的自律習慣,
更要去了解那些不好的習慣怎麼生成,
然後去避免它們生成與發生。
而最好的方法就是減少接觸發生的提示,
例如:
1.似乎總是無法把一件工作好好做完,
就把手機留在另一個空間幾個小時。
2.總是覺得自己不夠好,
就停止追蹤會激發忌妒心理的社群帳號。
3.浪費太多時間看電視,
就把電視搬出臥房。
4.花太多錢買電子產品,
就不要再看介紹最新科技商品的文章。
這些主要都是讓好習慣的提示顯而易見,
壞習慣的提示隱而不現。
本書的核心價值,
就是教你如何建立聚焦於整體系統,
而不是單一目標。
因此不需要非A及B的限制,
這樣反而影響非達到目標後的心理。
而建立一套良好系統的習慣,也是需要好的戰場,
就像是滾水可以讓馬鈴薯變軟,但是會讓雞蛋變硬。
你無法控制自己與生俱來是顆馬鈴薯還是雞蛋,
但是你可以決定要比硬還是軟。
若能找到比較有利的環境,
就能翻轉原本不利的條件。
結語:
讓複利最大化,
你需要的是習慣+刻意練習=精通(把系統做內化)
並且年度審核自己,回答三個問題反思自己的進步:
1.今年甚麼事情很順利?
2.今年甚麼事情不順利?
3.我從中學到了甚麼?
並且重新審核自己的核心價值觀,
思考自己是否有依照這些價值觀行事。
思索自我的身份認同,
看應該如何努力,
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那種人。
1.驅動我的生活與工作的核心價值是甚麼?
2.我現在如何誠實的生活與工作?
3.未來如何設定更高的標準?
有效的選擇與思考後,身份認同可以富有彈性,適應變動的環境,
如同老子『道德經』這段內容,完美詮釋這個意象。
「人之生也柔弱,其死也堅強。
萬物草木之生也柔脆,其死也枯槁。
故堅強者死之徒,柔弱者生之徒。
是以兵強則不勝,木強則兵。
強大處下,柔弱處上。」
後記:
習慣不會限制自由,
而是會創造自由。
事實上,
沒能掌握習慣的人往往擁有最少的自由。
這也就是為什麼,
我自律的在要求自己做投資,
並且不斷閱讀,
因為間接可以幫助到人,
更可以幫助自己,
讓自己不斷的累積能量,
可以把這些正向的能量擴散給更多的人。
而縱使享受了自由,
更需要的是滿足!
因為唯有滿足,才有獲得更多心靈上的自由!
古羅馬哲學家塞內卡說:
窮不是擁有的少,而是想要的多。
因此在建立這套自律系統的同時,
更要建立起身份認同與更好的價值觀,
才有辦法越過越自律,
越過越快樂與順心!
願各位都能透過上述,
建立屬於自己多個自律的系統。